

紧扣“三四五”提振精气神
发布时间:2017-05-22 作者:秦伦 来源: 浏览次数:4510
近年来,我们平昌检察院准确把握检察文化的额内在性、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,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部署要求,积极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,取得了一定成效。 厘清三大问题,奠定实践基点。我们坚持先知后行、知行统一,认真厘清检察文化的三大基本问题,奠定了建设实践的理论和思想基础。一是提升思想认识,厘清建设目的。近年来,我们立足平昌检察实际,深入研究检察文化的内涵、要素、结构、功能、载体,为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支撑,继而在建设实践中体现时代性、把握系统性、富于创造性。始终紧扣检察工作主题,立足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,促进文化魅力真正转化为法律监督能力,推动执法办案上水平。让干警自始至终体味艰辛,感悟收获,加快了理论认同、理性认同和感情认同。通过教育引导,让干警始终感到检察文化萦绕在耳边、呈现在眼前、掌握在手中,真正实现了内化于心、外践于行,杜绝将检察文化建设当作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,与检察工作形成“两张皮”。平昌检察机关整体工作不落后、单项工作不冒尖,与检务保障相对较好的硬件环境不够协调,总体处在“外延发展型”阶段,为此,我们夯实检察文化建设之基,走“内涵深化型”的发展新路。激平昌检察官断档、编制短缺、人少事多的矛盾尤为突出。为此,我们大力发文化的活力源泉。发挥检察文化的治本作用,从强化信仰、更新观念、提振精神入手,向内使劲挖潜,提高干警一人多职、一人多岗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能。铸造队伍的文化之魂。近年来,平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,打造“田园风光,水乡平昌”,但检察机关思想观念相对封闭,干警视野不够开阔,执法理念相对滞后;同时,随着价值取向的多元化,检察队伍的一些不良苗头有所抬头。基于此,我们把加强检察文化建设作为更新观念、抵制时弊、凝心聚力的现实选择。二是把握基本内涵,厘清建设重点。我们认为,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,形成的理念、制度、行为和氛围文化的总和。理念上,包括核心价值观、执法理念、检察精神、检察职业道德、共同愿景等;行为上,包括检察行为传统、行为模式和外在形象等;氛围上,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载体等。其中,把理念文化作为“风向标”,发挥其检察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和统率地位;把制度文化作为“粘合剂”,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;把行为文化作为“衡量尺”,发挥其规范和约束作用;把氛围文化作为“传播器”,发挥其承载和辐射作用。三是坚持科学规划,厘清建设路径。基于以上思考,2010年新一届班子组建之初,我们制定了《平昌检察文化建设纲要》和《五年规划》,采取四步走的方法,着手具体的建设实践。一是学习思考阶段。成立相应机构,用半年的时间进行学习研讨,形成价值体系构建思路。二是宣贯推广阶段。开展“学习与修养”主题活动季和“榜样的力量”主题宣传季,强化全院对价值体系的认同,培养出了杜含林、陈永剑、王志等“全市最美检察官”。三是全面创建阶段。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,以质量管理为根本培育制度文化;加强理想信念、法律素养、检察礼仪等教育,培育行为文化;建设物质载体,丰富文化活动,打造氛围文化。四是总结提高阶段。通过提炼、定格和升华,形成有形的检察文化成果。 实施四大战略,推进建设实践。我们大力实施“文化立检、文化固检、文化育检、文化亮检”四大战略,推动了检察文化建设的落地、生根、开花。一是构建三层体系,推进文化立检。确立文化主题和平检院训。我们鲜明地提出了“山、水、红、廉”的检察文化主题和“尚法、公正、担当、奋进”的院训,以忠诚为法律监督的根本保障,以公正为法律监督的价值目标,以责任为法律监督的内在要求,以使命为法律监督的动力源泉;同时,围绕检察工作主题深入进行研讨、阐发和宣讲,构建起全员的核心价值观。提炼平检精神,立足检察职能,吸收传统文化和平昌本土文化的养份,提炼形成了“忠勇无畏,精检明察”的八字精神,实现职业信仰的定向、执法宗旨的定位、执法形象的定型和精神风貌的定格。建立共同愿景,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,逐层建立个人愿景和团队愿景,并确立了“传承精神,追赶跨越,争创一流,再铸辉煌”的发展愿景,指明了平昌检察事业的奋进目标。以上三层体系中,平检院训是对检察工作主题目标价值的首次抽象化转换;为使院训指向人的行为,形成人的意志力,我们对其进行再次价值转换,提炼形成了平检精神;为使院训和平检精神与检察工作联系更紧,我们确立了共同愿景,将价值目标进一步具体化,完成了第三次价值转换。通过逐层转换、渐次深入,科学确立了理念文化的主体框架。二是实行三项管理,推进文化固检。我们坚持刚性约束、活性机制和柔性关怀三管齐下,实现了管案、管事与管人的有机统一。实行规范管理,提升责任感。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,健全了程序严密、标准统一、考评科学的制度体系,实行流程管理和质量控制,推进办公办案的信息化,提升了全员的执行力和责任感。实行绩效管理,提升成就感。结合高上级院考核体系,修改完善绩效考评办法,对各个岗位进行量化考评和激励奖惩,突出检察官的主体地位,让干警干有标准、干有舞台、干有成就。实行人本管理,提升归属感。实行“六必谈六必访”、定期分析队伍思想动态,定期征求干警意见,定期组织青年干警座谈,大兴民主管理,让干警充分行使知情权、参与权和表达权,做到常进干警门、常纳干警言、常解干警难、常连干警心,增强团队归属感。三是实施三项工程,推进文化育检。实施龙头工程。我们要求领导班子辩证地处理“全局与局部、重点与一般、求真与务实、对上与对下、育才与用人、民主与集中、主角与配角、正人与正己”等八个关系,并提出“讲政治、树正气、持公心、善团结、重诚信、守廉洁、慎交友、聚人心、忌浮躁、有追求”等十大要求,促使领导干部争做检察文化的思考者、探索者和实践者,为全体干警树榜样、立标杆,倡导平昌检察干警修身立本,编印《检察礼仪50条》,促进干警日常修养养成。先后培树了“先进典型”、“优秀女检察官”、“优秀党员”和“自侦办案先进典型”等“选、树、推”活动,引导干警“看身边人、学身边样”,争当优秀检察官。三是实施素能工程。坚持开展“七个一”活动,即推荐一本励志书籍:向干警赠送《责任胜于能力》、《细节决定成败》、《活法》等书籍,引导干警去浮躁、闻书香;确定一个“理论学习周”:邀请各界知名人士来院讲座,引导干警拓视野、学新知、增素养;开展一次全员“反思”:定期开展集中反思,找亮点、查短板、谋发展;召开一届青年干警座谈会:召开四届青年干警座谈会,院领导与年轻人交心谈心、共话成长;策划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:广泛组织演讲、文艺、宣誓等活动,陶冶情操,激扬士气;组织一场岗位学练赛:采用“学、练、赛、考、评”五种方法,提升干警的“说、辩、研、写、录”五项技能;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:先后开展了“服务项目一线行”、“两服务两促进”、“法律监督四走进”等实践活动,组织干警深入经济主战场,看发展、察民情、强服务。四是创新三大载体,推进文化亮检。我们结合科技强检建设,用检察文化固化于“物”、美化于“景”、教化于“人”。系统布局文化外景。规划布局了寓意奋进不息的扇形办公楼,寓意公开透明执法理念的阳光大厅,以检察职业道德“忠诚、公正、清廉、文明”写意的室内文化,赋予文化内涵的庭院绿化,使干警置身“五大外景”,耳濡目染。精心设计文化亮点。精心装点主题壁雕、文化廊、展览厅、阅览室、党员之家和新闻工作者之家等六大文化亮点,按功能、分层次展示检察文化,使之时时处处浸润干警心田。系统打造文化软件。建设了富有文化品味的检察网站;印制了工具书《平昌检察文化手册》;编著了《平昌检察文化关键词》;设计了平昌检察标识“正义之眼”;拍摄了文化建设专题片《超越》;目前,正组织力量撰写《平昌检察文化概论》。这六大软件载体,打造了全方位的检察文化传播平台。通过努力,我们较好地实现了文化强检的预期目标:业务竞争力全市靠前,大力查办职务犯罪,人均办案数居全市前列;探索质量疑问案件建档跟踪监督机制,加强立案监督;全面深化公诉改革,打造了说理性起诉书的品牌;建立检法衔接协调机制,创造了民行法律监督的成功经验;推行羁押必要性评估办法,创新了刑罚执行监督模式;健全违法行为调查机制,拓展了诉讼监督新领域。去年,平昌的6项工作位居全市前列。工作创新力不断增强。平昌的侦防工作一体化机制、执法规范化机制、检察职业道德建设、基层院建设、“三型检察院”创建、青少年犯罪预防、司改试点等多项经验,均被上级院肯定推广。文化传播力日益彰显。各级领导和同行先后来院考察,赞扬平昌检察文化“有传承、有创新、有实效、有经验”。近5年,我院已接待兄弟院、学校等各类参观团40多批次。 健全五项机制,实现保障有力。一是教育机制。我们始终把队伍作为繁荣和发展检察文化的根本,把人才作为关键,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检察文化教育机制,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检察文化建设人才。一是教育检察人员转变传统观念,使其充分认识检察文化在推动检察事业发展中的“驱动器”作用;二是善于发现和培养检察文化建设人才,充分利用自身的检察文化资源,把政治思想坚定、组织能力突出、既懂检察业务又热爱文化工作的优秀干部选调到文化建设岗位上来,激发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的文化创造力;三是鼓励检察人员研究检察文化建设理论,摸索检察文化建设规律,创新检察文化建设载体,不断增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感召力、辐射力和认同感。二是监督机制。在保障全方位监督的前提下突出重点,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,形成“全面监督、重点突出”的监督制约机制。建立全过程、多方位的内部监督体系,通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,促进检察权的规范化行使;加强对重点办案环节和重点执法岗位的监督,检察权的行使主要集中在检察机关的重点业务部门和关键执法岗位,重点加强对不立案、不批捕、不起诉、撤案、变更强制措施案件的内部监督制约;加强对检察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,建立和完善巡视和述职述廉制度。三是宣传机制。宣传工作实行量化考核。将检察宣传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,通过考核工作量化宣传任务,达到检察机关各部门协同宣传的效果,形成“大宣传”的工作格局;正确引导应对舆情。健全涉检网络舆情监测和研判系统,制定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机制,密切关注涉检舆情,研究舆情应对方法,借力网络平台了解社意民情,展示良好检察形象,有效构建和谐检察公共关系;保持宣传工作常态化运行,坚持检察宣传工“七进”长效机制,将检察宣传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的第一线。四是信息机制。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,满足人民群众对检察执法工作的知情权、表达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,在全社会树立起检察机关良好职业形象。明确检务公开的范围,依法向社会公开检察机关职权和职能部门职责、案件管辖范围和立案标准、办案期限、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、举报申诉事项、检察工作纪律,检察工作程序、查办职务犯罪取得的成果等内容,让人民群众对检察执法工作更加了解和信任;加强信息公开的风险管控机制,公开信息前,对信息内容、公开范围、社会影响等进行风险评估,对有可能激化当事人矛盾、影响社会稳定的,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充分论证。五是保障机制。完善物质保障体制。认真落实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对司法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,为检察机关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扫清障碍;加强物质保障力度,按照统筹规划、科学预算、合理安排的总体要求,逐年增加文化建设经费,为检察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。 上一篇:没有 下一篇: 深化廉政文化建设促进队伍健康发展 |